为你插上遨翔的翅膀,与您共同成长...

  • “有教无类”和“唯才是举”是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普世价值,然而在一直用“民主”和“平等”来标榜自己的美国,顶尖的精英教育也暗含着不平等甚至近乎“种族主义”的现象。2012年底,美国学者Ron Unz 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Myth of American Meritocracy》,用详尽的图表和数据揭示了美国常青藤盟校招生的潜规则。

      亚裔美国人沦为“新犹太人”

      Ron Unz 提供的数据显示,亚裔学生在高端教育资源分配上受到的隐形歧视比美国二战前犹太族群的遭遇还要严重。

      Unz 的插图显示了1990 年至2011 年间亚洲人就读于八所常青藤盟校的比例。此图还显示,在18-21 岁这个主要的高教适龄段中,亚裔人数不断增加。同一时期内,亚洲人在严格的、精英化的加州理工学院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到20 世纪90 年代初,常青藤盟校招收的亚裔比例开始上升,为了应付这个新局面,校方显然一致采取了不为公众所知的措施。

      90 年代末,亚裔学生比例的上升被陡然阻止,在21 世纪初反过来下降了。在过去十年中,八所常青藤盟校似乎都把亚洲人的“学额天花板”限制在16% 左右(上下2%),尽管高质量的亚裔申请者人数持续上升。

      “太多了”的覆辙重现?

      但是,像前一个时代高成就的犹太人一样,与这些优秀成就相称的美国精英教育机构,拒绝接纳所有杰出的亚裔。“他们太多了。”常青藤盟校大学管理者似乎在说。他们因此给亚裔的名额设置了“天花板”,但从不承认。一方面,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美国高教适龄段的亚裔人数迅速增多,他们的家庭日益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并渴望确保子女的精英教育。但另一方面,这些名校给亚裔的实际入学人数设置了相当严格的上限,这迫使亚裔学生越来越激烈地去竞争这些非常有限的名额。

      学术界戏剧性的逆转

      今天,实施歧视性的“天花板”配额的正是这些当年被打压,而如今占据了许多常青藤招生机构顶层的犹太人。当前八所常青藤盟校目前有四所由犹太人当校长(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哈佛近期三位校长中已经有两位犹太人。这些机构的教务长和其他高管中,犹太人的比例也很高。在这样一个决策群体中,找到无意识的犹太招生偏见并不奇怪。人们无法指望公道客观,唯才是举。总之,在当今的藤校招生过程中,亚洲人和非犹太白人是大输家
     
  • 前一条:无法得到高薪的因素
    后一条:褚时健:别找现成靠大树

24小时热线:028-87777180,13684087372
地址:成都锦江区百日红西路212号8楼。
关于川软 | 川软课程 | 常见问题 | 在线报名 | 联系我们 | 回到顶部 2002-2023   川软教育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2184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56号